400-1871-886 0631-5161886
新闻中心

年末还有一部能夸

点击次数:1    更新时间:2025-03-24 19:31:58  来源:小罗米乐M6官网登录正版下载   

  它的名字叫《时间的答案2024》,一档访谈类节目。每期节目也不长,也就十几分钟。

  最初注意到这一个节目是它在网络上自带的一种反差,它在任何平台传播时都带着一个尾缀,“来自抖音”。

  当下最能制造热点的一个平台,决定去做一档和他们产品逻辑完全相反的节目。不去研究热点的传播,改为用慢节奏的耐心去挖掘2024年那些热点背后的“答案”。

  这件事的反差本身就足够着迷了,所以我看完了这档节目的每一期。后知后觉,我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今年年末切入最精准,也最贴近大众的对话节目。

  时间是流动的,像流水一样流过整个2024年。热点就像引人注意的激流和漩涡,扁平快。但激流和漩涡不会一直存在,时间流向2025年,人们都跟着水流跑走了,2024年在人们的身后,慢慢露出水流之下的一些东西,而这些就是时间的答案。

  大概今年四月的时候,广场出现了一个叫#成都迪士尼的热搜。说唱歌手诺米比赛淘汰后,创作了一首名为《谢天谢帝》的歌曲,用来diss不认可自己实力的评委谢帝。因为歌词“diss你”和“迪士尼”谐音,原MV里的拍摄地点被网友开玩笑说为“成都迪士尼”。

  再有就是后来我们都知道的,无数游客涌至“成都迪士尼”打卡拍摄,坐在健身器材上模仿诺米的说唱和动作。

  去那里的人慢慢地多,夸张到需要排队打卡,社区在外围拉上警戒线,现场还有无数工作者维持秩序。这几乎成了“载入史册”那种程度的网络热梗的线下狂欢。

  大家一开始一边倒地批评谢帝,如歌词所写那样,将这个事件视为前辈对后辈的打压。

  而反转发生在几个礼拜以后。诺米在一个音乐节的现场视频被人上传到了网上,他唱功不佳,跑调不断,后来还和曾经被他diss的谢帝同台表演。

  于是舆论又开始一边倒地批评诺米,骂他才德都不配位,说流量把他推到不属于他的高度,流量改变不了他自我能力的事实。

  他送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外卖。他说出这段话的时候,我尝试想象他穿着外卖服的样子,好像一下子每天给我送外卖的外卖员都是他了。

  他说在自己干过的所有劳力工作里,最喜欢开挖掘机。因为开挖掘机最自由,还能大声对别人说话,喊别人让开。虽然后来因为工作中听伴奏太嗨,戳了房梁,被炒了。

  节目名字叫《时间的答案》,却不热衷于对2024年的时间做任何总结,只是寻找原因,通过平等的对话,去温柔地寻找原因。

  它只是呈现水流下的河床,那些复乱的石头、杂草和死去的鱼,才是这个社会复杂的界面。

  当然,诺米这期访谈只是整档节目里的其中一期。除了诺米,还有关于陈梦、虞书欣、邓紫棋、向佐、秦新宇的访谈。

  每期时长也就十几分钟,但都会涉及一些“冒犯性”问题,而这样一些问题又是实打实来自此前席卷他们的暴力事件,像冰冷的利剑一样。

  比如陈梦那期访谈,她要谈的是从高点跌入谷底这一人生阶段中所遭受的大规模非议;是伴随2020年拿下奥运冠军,到接连几次失败,再捱到2024年卫冕巴黎奥运女乒单打冠军期间,所历经的疼痛、失望、凝视和审判。

  虞书欣这期,表面聊的是她的乐天派、钝感力,背后所触及的仍然是那些凝视的眼神和一些不那么友好的声音。

  邓紫棋那期访谈更直接,里面提到了“恋爱脑”还有“换歌、换人事件”;以及向佐这期对话,他从《门前宝地》这一部优秀的电影的失败,聊他所面对的批评、质疑以及从小到大被讨论的成长经历。

  这些聚光灯下的明星,赛场上的奥运冠军,舆论场里叱咤风云的媒体人,还有2024年各种热点事件的当事人,都因为“舆论”而被钉上某种“相似性”。

  可能有的朋友知道他是因为那首网络金曲《还我妈生鼻》。连节目一开始的问题也是问他,若能整出一个完美的鼻子,代价是没有如今这个体量的关注度,他会怎么选。

  他很清楚,也很坦诚。他清楚自己不是靠脸吃饭,更多的人是因为这个鼻子才开始关注他,再关注他的生活。假如没有这个鼻子,就没这个体量,而没这个体量,再好看也是没用的。

  而节目也顺势贴近“他的真诚”,把“他的财运”拍得很具体,具体到对钱的渴望,剖开“这份渴望”背后具体的人生转折。

  在此之前,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大排档干活,做过铁板烧,杀过鱼;也做过酒吧前台、营销和服务员,每个月拿着低廉的工资。

  而这份“财运”的出现,给他带来了翻新的房子,给妈妈治了病,还有更重要的是他在慢慢的变成为家庭顶梁柱中所获得的饱足的幸福与快乐,且不断把这份快乐以爱的形式分享出去。

  如果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三分钟站在舞台上的机会,抖音则是那个神启时刻。抖音会放大一个人的特质,当一个人抓住时机,他则值得这个时刻。

  这个时刻,这个人,是同等重要的。就像秦新宇妈妈在视频里说的那句话一样:我没有父母,但是上天给了我一个天使,一个太阳。

  “平等”这个词,是我认为这个节目最大的意义,或者说对普通人最大的意义。因为它能让我们舒一口气,给很多人带来“原来大家都一样”的安慰。

  这点尤其体现在他们对受访者的选择上。这些人虽身处各行各业,但都有一个共通点——他们都是普通人,有人是因为幸运,有人是因为努力,最后在网络上被人熟知。

  那些被命运眷顾的“宠儿”,如何在幸运降临后面对随之而来的空虚?如何在站上巅峰时承受摇摇欲坠的危机,如何直视命运馈赠难以承载的恐惧?又如何在深陷低谷的悲剧时刻,重新找回通往未来的道路?

  这些采访者的选择,在“恐惧”这件事情上,甚至无意中形成了“分工”。虽然都是恐惧,但因为他们的社会身份不一样,所以他们恐惧的方向不一样。

  虞书欣是演员是明星,所以她恐惧的是被误解,大家都觉得她外向,但她真实并不是这样。

  诺米也害怕失去关注,失去观众。明明自己演出票价已经很低了,但还是只有零星几个观众来看他。

  这些片段让我们看见,每个人都在与内心的阴影交手。恐惧并非遥不可及,它会迫使人直视内心的脆弱;焦虑也从不偏袒,它平等地向每个人袭来。

  这些不同的恐惧面向,像拼图一样,合在一起就是涵盖了绝大部分普通人会有的内心阴影,把公共的议题拉近普通人的生活,这一个节目是做到了的。

  当然,抖音也并不是让大家在年末还要去面对自己的恐惧。我觉得更像鼓励,因为这些人物的共同点,在于面对命运的不确定时都选择直面恐惧,并在自我探索中寻找答案。或许,最大的共鸣在于他们让我们看到——

  每个人,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公众人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承受焦虑,面对复杂,最终寻求和解。

  这个回答,可以只是一句话,就像向佐在视频结尾回答的:“我接受但我不妥协”;可以是对自己期许的诸多未尽之事,比如陈梦想在未来尝试更多自己曾没有尝试过的事情,网球、滑雪、滑板或者其他。

  还可以具体到完成多少场演唱会巡演,写完一本小说,盖上一座新房;也可以是一个态度,一个坚定的决心,一种愿意继续相信的热情。

  关于节目的弹幕评论。虽然评论区里或多或少还是会有一些针对嘉宾本人的负面评论,但相比此前铺天盖地的谩骂,多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而且“真诚”成了一个高频词。

  它的“真诚”一个来自节目里的嘉宾。毕竟人对那些真实发生的痛苦的体验,一定非常切肤,足够深刻。

  比如陈梦这期。她所经历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痛,因为长期训练来回刺激身体,严重的时候“像断了一样”;还有精神上的疼痛,东京奥运夺冠后长时间的网暴,以至于她后来站在赛场上都会害怕周围的声音。

  但当她在节目里聊起这些时,更多呈现出来的反而是伤痛过后的一种平和与隐忍,简单到就是一句“球拍还握在我手上”的回答。连采访期间也是一旁工作人员提醒陈梦不能久坐。

  而达成真诚的前提,就是建立了某种相似的连接,相似的疼痛感与对疼痛的自我处置与疗愈。

  这个度,不是说多少的问题,而是允许每一个人可以公开表达人的欲望,宣泄人的痛苦,以及大胆炫耀成功和幸福。

  它不只是对热点的回顾,更是对人性、情感与社会问题的探讨。它的出现更像是在提醒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答案,或不凡,或普通。

  命运的答案就藏在每个人的生活里。它可能不会立刻浮现,但在时间的沉淀中,会逐渐清晰。

  当狂欢、争吵、出现、消失,新的事情和又一次沉静,年复一年地旋转,又在2024年的尾声凝固成为新的历史节点。

  继续寻找答案,就成了我们迈过历史的方法。在这条寻找和探索的路上,无论是2024年,还是2025年,也许都只是一个个数字,它们代表不了开始,也不意味结束。